“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6月20日,随着一场山水实景文艺演出的精彩上演,2023年“我们的节日·端午”四川省示范活动暨大巴山第二届漂流节在万源市龙潭河旅游度假区拉开帷幕。
(资料图片)
此次示范活动为期两天,由四川省文明办主办,达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万源市委、市人民政府承办,活动以“粽香巴蜀 亲爽万源”为主题,以节日为依托,以诗为串联,通过润物无声的艺术表达,彰显传统文化、展现巴蜀风范,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不断增强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
民俗非遗轮演
节日氛围喜庆满
非遗扎染、趣味钓粽、定点投壶、艾草插花、射五毒、做纸鸢、自制香囊、许愿祈福、花样包粽……在端午民俗展示体验区,一个个独具节日特色的民俗活动热闹进行。游客现场扫码通过线上领取相应体验券参与游戏互动,加深对端午传统民俗的了解。
市民陈女士带着12岁的女儿做起了香囊,“挂菖蒲、吃粽子、戴香囊,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期对端午的珍贵记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了解和记住这些传统文化。”她说。
在制茶体验区,炒茶、泡茶、茶艺展示和“紫雲茗冠”展销等活动也迎来众多游客驻足,来自井溪镇猫坪村的冷泡红茶、冷泡黄茶与冷泡白茶,更是在不足2小时的时间里便被抢购一空。
除此之外,在非遗文化展示展演区,彩龙船、蚌鹤舞、钱棍、巴山背二哥四个省级非遗项目与一个市级非遗项目薅草锣鼓同时上演。通过即兴演出及非遗技艺动态展示活动,展现非遗风采,焕新非遗技艺。
玉带乡太平坎村带来的省级非遗项目“彩龙船”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眼球。参与表演的张金桂女士说,“彩龙船”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歌舞,以彩龙船配合富有特色的民间唱腔进行表演,龙船的舞动以丁字步为基准,结合艄公的语言,随着鼓乐节奏翩翩起舞。唱腔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进行即兴表演,唱腔高亢有力、旋律优美,整个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美食区。凉面、凉虾、瓦罐烤红薯、旧院黑鸡罐罐汤、手工酸辣粉等美食解暑解馋,让游客大饱口福。同步还开展了书法展示、国学诵读、摄影作品展、富硒特产展销、传统手工技能展示、康养文旅资源推介等丰富多彩的展示体验活动。
山水实景演出
诗情画意过端午
“艾草香,饮雄黄,岁岁安康福气长。吃粽子,挂香囊,欢欢喜喜过端阳……”活动启动仪式举办了“万宝硒粽香·千载同诗源”山水实景主题文艺演出。
演出分为“粽夏之时·我们的记忆”“巴风蜀韵·民俗之美”“诗言家国·文化之美”“万福归源·我们的节日”四个篇章,以及“团粽争新”“龙舟竞渡”“芳兰流香”“端阳赶场”“离骚”“青春作伴”“正气歌”“千年求索”8个单元,既有门楣插艾、菖蒲为剑、风筝漫舞等民俗情景表演,又有展现龙舟竞渡的男子群舞、经典诗词吟咏、现代诗歌唱诵等精彩节目。
“五千年岁月悠悠,不变是那份守候。我们的记忆绵延,温暖的情感依旧。炽热爱国心怀,映照万代春秋……”文艺演出在主题歌《万福归源》中圆满结束。整场演出紧扣主题,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让观众在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品读端午,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感触端午,引导其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信仰、独特的文化品格、宝贵道德操守融入血脉。
“节目太棒了,不光是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精彩的节目让市民李科大呼过瘾。
体验漂流之趣
激流勇进荡欢歌
本次活动期间,来到万源的嘉宾与游客还很好地体验了一回“大巴山第一漂”的漂流乐趣。
“大巴山第一漂”万源龙潭河旅游度假区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以峡谷风光、温泉疗养为核心主题打造的旅游度假区。盛夏时节,景区内的漂流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赴一场清凉之约。
龙潭河旅游度假区漂流全段长约10公里,起点与终点的海拔落差近百米,途经大大小小36个滩、36个潭。顺水而下,时而湍急如梭,时而舒缓惬意,两岸奇峰峻岭、翠竹古木,景色迤逦、美不胜收。
万源市旅游景区管理中心副主任甘立美介绍,龙潭河的漂流很有特点,在漂流的过程中,既可乘坐漂流筏沿河而下,享受“船游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还可以边漂边玩,在河滩上打打水仗,在优哉游哉中享受自然之趣。
刚从上游漂流下来的游客张先生兴奋地说,漂流全程1个多小时,一路上打着水仗,感受了欢笑和尖叫,心情十分畅快,这里特别适合夏天带朋友和家人一起过来玩耍。
据了解,自2019年起,由省文明办牵头,在各地各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已连续举办了17场“我们的节日”全省示范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切身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不断增强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此次在万源举行的“我们的节日·端午”示范活动,也是当地首次承办此类示范活动。
除此之外,端午节期间,万源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街道),还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展示端午民俗文化之美。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冯津榕 张靖 特约记者 马发海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