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鹅毛、鸭毛,却是大大的生意!

成立于2001年的古麒绒材,是由创始人夫妇刘建国、刘小霞夫妇共同出资设立,而这家公司刚开始的名字则是南翔羽绒。而这家专注于羽绒行业的企业,则是A股知名的服装品牌海澜之家和森马服饰的供应商。但是,因为产品非常单一,客户的集中度高,光是在营收上面,光是华东地区就占据了超过8成的营收,年营收近7亿元。

而这家收入近7亿元的公司,在2018年的时候,当时是计划上市的,当时计划此次IPO募资超5亿元,主要是进行项目扩产,而此次扩产后,公司的产能将翻一倍多。但是,就在计划上市的这1年,公司的创始人、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却全面清仓退出,让人倍感蹊跷。


(资料图)

那么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作为成立于2001年的公司,刚开始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实控人是刘建国、刘小霞夫妇,而当时这家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50万元。到了2010年的时候,当时的公司有外资注入,公司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上涨到了3000万元,而加入的股东叫做谢玉成和翁木林,而当时谢玉成、刘小霞、翁木林分别增资1000万元、560万元、440万元。

这样的注资下,让谢玉城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但是,他目标却不知是第二大股东,还要做大股东的。到了2012年,看重羽绒产品的谢玉成,再次在南翔羽绒进行大规模增资,而此次公司的注册资本上涨到了5000万元。而此次增资的2000万元是由上海新龙成认购的,而上海新龙成则是谢玉成实际控制的企业,当时他和创始人刘建国分别将1000万元、50万元出资额转让给上海新龙成。

然而,在此次增资后,谢玉成的实控人梦想还未达成,还想要继续增资,成为实际控股人,于是2014年1月和6月,南翔羽绒再次接连增资,而当时的上海新龙成相继出资1000万元、250万元认购,而谢玉成也出资1550万元认购。

在这次增资之后,南翔羽绒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而公司的实控人已经全面转变,公司的控股股东开始变成上海新龙成,控股为53.75%,谢玉成持股比为19.375%,而谢玉成一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股人,控股比例超过7成。而原创始人、原实际控股人刘建国的控股股份只剩下18.125%,退居成为第二大股东。

在前期的时候,当时2008年的时候,实控人刘建国,当时因为资金需求退出了公司,而公司的股份转让给了妻子刘小霞及其他14名自然人。而在这个期间,公司被如今的实控人谢玉成看上了,而这也是后来谢玉成作为投资人进入公司的关键。

而2015年到2018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当时公司更是进行三次定增,价格分别为2.08元/股、2.40元/股、3元/股,当时入股公司的包括一批机构及个人,其中,就包括谢玉成之女谢伟入驻公司。

到了2018年,公司再次进行增资,而此次包括城建一期和芜湖产投纷纷入局,当时注册资本从9960万元增加至12282万元。

而这1年,就是公司计划从A股上市,但是,在公司传出要上市的计划后,没多久,创始人刘建国“因个人原因”以3296.5万元向谢灿等8位自然人转让其所持所有股份,退出股东行列。至此,古麒绒材彻底没了刘建国的痕迹。古麒绒材的原创始人已经全面退出,再也不在公司拥有任何股份了。

创始人的全面退出只是一个开始,此后包括原股东刘晨也进行了股份转让,还有此后原股东陈秀荣也退出。到了2019年的时候,原股东朱启英也因为资金需求退出。但是,在这几个股东退出转让股份的时候,每次转让的价格却都不一样,忽高忽低,到底是股东不看好公司发展,还是古麒绒材内部管理问题呢?

并且,作为一家羽绒产品研发、上产和销售的企业,虽然业绩稳步增长,并且年利润近亿元,但是公司经营质量不高,并且很缺钱,而这也是公司想要上市募资的原因。

从2019年到2022年,古麒绒材的收入分别为4.44亿、5.96亿、6.67亿,年复合增长率22.57%。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0.54亿元、0.77亿元、0.97亿元,同比增长50.75%、42.26%、26.30%。净利润连续三年快速增长,但是,在增速上却一直在放缓,说明净利润的空间进步不太大了。

而公司的净利润不小,但公司的现金流却不好,同期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上述同期分别为-0.48亿元、0.30亿元、0.23亿元,与净利润并不匹配。而这三年,公司在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49亿元、1.55亿元、2.41亿元,增长明显。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公司的经营质量不高。

而另一个问题,公司的实控人谢玉成,原来的主营业务是做建筑行业,刚开始是由油漆行业起家而,而上海新龙成就是谢玉成创办的,从事建筑工程总承包和分包的公司,而一家做建筑行业的公司,最后回家乡投资了古麒绒材,怎么想怎么感觉怪异,并且最后从投资人变成了实控人。

并且,投资的古麒绒材,负债方面也不小,公司截止2022年底的账面货币资金为0.64亿元,而长短期债务合计约为2.30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2.04亿元,存在较大的偿债压力。并且为了筹集资金,公司的多处房产都处于抵押状态

但是,公司在2001年成立后,光是累计增资的数目达到了2.64亿元,但是依然很缺钱。尤其是此次打算IPO募资5亿元,其中1.65亿元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而此次上市,想要继续投产项目,但是在2022年的时候,公司产能利用率约85%,仍有提升空间。那么如此再次大规模增产,他能消化掉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