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工作的赵成龙(29岁,软件工程师)一家三口,自2020年初疫情暴发以来,第一次回安徽农村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

他和妻子早在两周前就开始网购各种年货,快递回乡,为返乡过年做准备。他受访时告诉《联合早报》,第一批网购的年货、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已花去5000多元(人民币,下同,约1000新元),比往年多一倍还不止。


(相关资料图)

延伸阅读

中国官员:八成人口已染疫 短期出现疫情反弹可能性小

疫情三年,严格的防疫政策阻断了面对面的亲情,疫情放开后,官方不再像往年那样大力倡导“就地过年”,在北京工作的公务员王森(化名,43岁)终于可以回青岛老家,陪父亲过年。

中国多地政府提醒返乡民众,尽量避免前往庙会、灯会集市,以及参加红白事等聚集性活动,尽可能降低感染风险,有些地方还限制婚礼、麻将馆等人员聚集活动和场所的人数。

上海一家做汽车零配件贸易的林先生受访时说:“过去两年,政府鼓励员工就地过年,我们也就跟着政府走,今年政府没表态,我们就尊重大家自己的选择。”

疫情影响收入 年轻人回家过年很纠结

赵成龙受访时声调中洋溢着兴奋:“终于可以踏实过年了,多花点钱心里高兴,就算是三年春节并成一个吧。”

为尽可能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他放弃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选择自驾六个多小时回家。王森说:“一路不停车,不喝水,不进服务区,做好一切个人防护。”

他说,三年来,公司的效益因音乐会、现场演出,以及音乐节大范围停办受到严重冲击,他的收入也受到影响,尤其去年上海连月封城,北京断断续续静默期间,“过得有些艰难”。

他说:“我们没有整体延长假期,但如果有员工很久没有回家,希望与家人多团聚一些日子,也可以提出申请。”

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制造企业SMC自动化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两个厂区有约5000名员工。公司总经理马清海受访时说,因为疫情原因,过去两年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公司的外地员工中,七八成都留在北京过春节,公司也特别为留守的员工送去慰问品,还组织联欢会让不回家的员工在北京过好年。不过,今年公司的外地员工中,大约80%都返回老家过年。

马晓楠(25岁,音乐视频剪辑师)受访时说,他回到乌鲁木齐的家中,可“囊中羞涩”,感到“无颜面对家乡父老”。

中国不少农村地区已过感染峰值,而长达40天的春运期间,大规模人口在城乡间流动,让外界对病毒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传播的风险仍旧担心。

王森的父亲不曾感染冠病,这让他一度犹豫今年是否返乡过年,担心会把病毒带回老家,可最终他还是决定回家。

“三年没回去了,这次多买点,买贵点的,亲朋好友都有一份,算是对过去三年的补偿吧。”

中国春运自1月7日至2月15日,春运期间,返乡民众无须查核酸、测温、扫码等,三年来很多第一次返乡过年的中国民众已迫不及待踏上归程,数千万人在农历新年小长假开始前一周就已返乡。

赵成龙的家乡在中国中部省份安徽北部县城萧县的农村,整个村子在去年12月下旬已度过冠病感染高峰期。他说,家人及亲朋好友都已经“阳”过,这让他返乡过年不再有顾虑。

他叹了口气说:“北京到乌鲁木齐的机票已经涨到2019年(的价位),可我的收入一点没涨,三年来基本上没攒下钱。”

冠病防疫措施全面松绑后的首个农历新年,中国政府不再大力倡导“就地过年”,不少民众三年来第一次返乡过年,与家人团聚,弥补三年来被阻断的亲情。

不过,三年防疫终于结束,马晓楠说,在与家人热热闹闹过大年后,他计划提前回京,因为“疫情放开了,演艺活动会多很多,今年一定会好起来”。

中国春运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春运期间,返乡民众无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火车站、机场不再测温,民众也无须再扫健康码进入公共场所,更不用担心因疫情被隔离。三年来很多第一次返乡过年的人迫不及待踏上归程,数千万人在农历新年小长假开始前一周就已陆续返乡。

受访的一些中国企业大多在除夕前一周就开始放假,让员工尽早回去与家人团聚。

王森受访时对三年来未能陪伴日渐老去的父亲过年感到内疚。他说:“我不能再等了,父亲已经80岁了,过去三年,他一直盼着我回去陪他过年,可我不能,今年终于不用‘非必要不离京’了!”

三年疫情影响到一些民众的就业与收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中国老话说出了在三年疫情冲击下,一些年轻人回家过年时的纠结与无奈。

农村地区传播病毒风险仍让外界担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