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在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月新书《古人之夜》前,我几乎从未想过,在久远的时代,古人们晚上做什么?他们是如何度过夜晚的?他们在黑暗的夜晚里会恐惧吗?
一直以来,大多数普通活动都发生在白天,自然也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资料图片)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在本书中都找到了答案。而且,它的内容广博,算得上是一部探讨古代人类夜间生活的考古集,让我感受到另一个维度的精彩。
全书涉及了旧石器时代欧洲、玛雅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等不同文化中夜晚时的反应。
每章选取的主题也完全不同,有的是夜间仪式,有的是照明灯具,有的是夜间活动,有的是夜晚带来的自由,如此等等。
古人在夜晚的生活和行为,由于地域、时间或其他因素而千差万别,这也就给读者展现出了一个非常复杂却也极为罕见的古代世界。
火的诞生,无疑是给古人们征服夜晚创造了决定性的条件。无论是石灯、火把或篝火,古人们都可以此来应对黑暗和寒冷。同时,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随着夜晚降临,大家会从事各种社交活动,比如围着篝火唱歌、跳舞、聊天。
油灯出现后,很多人的夜间活动变成了提供或接受文化教育,包括阅读、写作、了解历史、学习音乐等。而对于那个时代的人,大部分并没有从这艰难的环境中感受到悲伤,反而找到了精神寄托。
提到萨满,我们总会想到戴着面具、随着音乐跳舞的通灵者。书中客观地介绍了夜晚对萨满组织的活动的影响。夜间仪式常在有满月或新月时举行,连续几个小时吟唱、唱歌、跳舞、祈祷,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的各种感觉,也就是神经学家认为的“互惠互利的本体感受”。换句话说,萨满对大众做到了“群体操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夜晚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维京时代的燃油灯出现后,因为有了可移动的照明光线,勤劳智慧的古人会在灯下做些工作,比如准备食物、石雕、编织、户外烹饪、纺织品生产等。无论是灯具的形状、组成还是古人夜间劳作的场景,书中也都给予了详细的描述。
类似以上种种有趣的史料,在书中比比皆是。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这本《古人之夜》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千世界的窗。读完后,也对夜晚有了全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