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很高,沟壑纵横;地很远,小道蜿蜒。车随路在山峦深处盘旋,90度的大转弯,一道接着一道……

在达州市通川区金石镇高兴村绿油油的果园里,一颗颗饱满的青脆李挂满枝头,果农张健和妻子动作麻利地将成熟的李子采摘装筐。

长势喜人的清脆李


【资料图】

“预计今年有10多万斤李子,加上2万多斤西瓜,纯收入应该不会少于40万元。刚刚采摘的是别人预定了的,不愁销路。”今年是张健栽种的李子树第三年挂果,李子刚进入采摘季时,张健就早早收到了订单。

厚厚一沓订单和挂满树梢的李子,见证了张健敢想敢干、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拓宽脱贫致富路的历程。

在与张健的笑谈中记者了解到,8年前,张健却是另一种人生……

迷茫日子 路在何方

2015年前,张健一直在外务工,2015年3月父亲张化仪突发脑溢血,虽脱离生命危险,但生活不能自理。张健的母亲失明多年,以前靠父亲张化仪照顾。现在一家人有2个不能生活自理,还有2个孩子,在“三回头”中,张健的家庭被识别为贫困户。为照顾父母和小孩,张健放弃外出务工,平时接点零工维持基本生活。

早在2016年当结对帮扶干部第一次提出,建议张健利用自家的山地种李子时,张健没答应,因为他怕。前期投入需要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李子树苗如何打理?几年才能挂果……从来没种过李子的张健啥都不懂,一连串的问题对于毫无经验的他来说,无疑是一道道风险。

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已经欠下了不少债务,在老家接点零工加上农活每月也才2000多元,思来想去,张健迟迟不敢下决心。

“不要怕!我们这山地都适合种青脆李,现在通川脆李都卖到全国了。我们镇里、村里都支持你发展李子产业,前期投入可以靠产业扶贫贷款,每年还有产业奖补。你没种过李子,镇里有培训班。你大胆去做,有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高兴村第一书记黄冬明的一番话,打消了张健的顾虑。

要想富,就要迈出这一步。

说干就干!张健向村里提交了申请,得到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大力支持。在参加镇里半个月的技术培训后,给张健种好李子增加了信心。

整地、选苗、下肥、栽植,在产业扶贫贷款资金支持和村干部的帮助下,张健在20余亩山地上种下第一批青脆李树苗。“虽然开始资金紧张,但是浑身都有劲,我找了十几个人,拿起锄头、油锯上山开荒,下雨天都没下山。”这样的人工开荒,张健一连干了八九月,在他眼里,这一片开垦得整齐肥沃的土地,就像是自己的孩子。

随后,张健于2017年9月又流转荒山和田地100余亩,发展晚熟青脆李和西瓜。

一波三折 销路畅通

不过种李子是个技术活,光靠勤奋不够。2019年秋季,看着第一次挂果的李子树叶越来越黄,张健急坏了。驻村农技员张化全得知后,上门“把脉问诊”。

“这李子肯定是操作失误打错药了,现在树根全烂了。我现在给你把药开起,大部分都可以补救。”请教农技人员和有经验的果农后,张健知道了“病根”,最好的“药方”就是赶紧使用“生根剂”。

农技人员检查张建的果树

张健赶紧用剩下的钱购置了农药,所幸补救及时,果园只损失了几十棵果树。这让张健再一次认识到,种李子是个技术活。为此,平时他也没闲下来,有时间就去向驻村农技员张化全请教,借阅种植瓜果的相关书籍,手机查阅栽种知识。如今,张健已然从一个种植瓜果的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苦心人,天不负。2020年,张健的李子树和西瓜迎来了第一次挂果丰收。

采摘下来的瓜果卖到哪里?怎么早点卖掉?为了早点卖掉,张健没早没晚地去周围县、区商铺推销,还免费送给商店、果贩品尝。“一开始肯定是心疼的,毕竟我的李子真的很甜,品质也好。但从长远来看,只要能提高李子的知名度,这销量就上去了。”

驻村第一书记黄冬明得知张健愁西瓜销路后,主动帮忙卖。“黄书记晓得我们情况后,早上5点多钟就到地里帮我们采摘,还利用私人关系免费帮我们找运输车,和我一起走街串巷推销,当天没卖完还一起敞起睡大街。”说起这段往事,一向豁达乐观的张健不禁眼中带泪。

驻村书记黄冬明帮张建采收售卖西瓜

后来,其他村干部、帮扶干部也来帮忙卖李子和西瓜。“人多力量大,我的李子从一开始没人买,到后面全卖出去了,两三年下来不仅还了贷款,还存了点钱。”

铭记恩情 传递温暖

早已脱贫的张健,种李子增收的事情在村里口口相传。今年,张健的李子树已经正式进入丰产期,比去年长势更加喜人,结出的李子已经销往北京、重庆、湖北等地。张健父亲的病情也得到了控制,只需要定期回医院复查。

张健从种植瓜果中获得了实惠,这实惠是沉甸甸的,改变了穷的命运。每每提起这些收获,张健都会心生感念:“最应该感谢的就是驻村书记黄冬明,如果没有他的扶持,我现在还是一个穷光蛋。我还要感谢驻村农技员张化全,从果园的规划、开荒、选种和贷款等全流程,基本都是他们和其他村干部在帮忙。”

榜样在前,一直铭记恩情的他,在摆脱贫困之后,一直致力于传递温暖。“我去年挣了2万多元。我老伴癌症痛风,行动不便,在果园干活离家近,把家也照顾到了。”一直在果园采收西瓜的村民朱维菊笑着说。此外,这些年张健还带动5户贫困户脱贫增收,常年有10多个脱贫人员在张健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

村民在果园里劳作

“我不会满足脱贫,我要把果园搞得更加红红火火,让更多人和我一样奔小康。”谈起目标,张健眼里闪闪发光。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洁

农技人员为张建的果树检查

来源:达州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