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的帐篷里,牦牛工烧水煮茶(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是我国境内距离珠峰山体最近的行政乡。在当地老人们的口中,“扎西宗的牦牛背上,驮着整个人类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历史。”


(资料图)

珠峰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牦牛驮运成为珠峰登山、科考和探险等活动中运输物资最主要的方式。应运而生的牦牛工,成为扎西宗乡壮年劳动力在每年登山季里的固定工作。

无论是在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登珠峰这样的大型国家登山任务里,还是后续兴起的北坡商业登山活动中,亦或是历次珠峰大型科考活动中,都有扎西宗乡农牧民赶着牦牛驮运物资上山的身影。

运输队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牦牛工先把牦牛赶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在那里将氧气瓶、帐篷等物资驮置到牦牛背上,组成牦牛运输队,再出发前往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

目前,2023年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珠峰地区开展。家在扎西宗乡曲宗村的牦牛工班丹,前两天刚赶着牦牛帮助科考队运送了物资和科考设备。

在完成登山、科考等活动物资运输任务的同时,牦牛运输也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从出发到返回历时9天,牦牛工班丹可以挣到四千多块的酬劳。“像我一样的牦牛工,在整个登山季要去前进营地三、四次,收入一两万元。”班丹说。

现如今,除了运输物资,牦牛工和牦牛运输队还承担沿途捡拾垃圾、运送垃圾下山的职责。班丹说,全世界只有一个珠峰,“我们要共同守护好她。”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牦牛工捆扎待运输的物资(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一头牦牛在等待驮运物资(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牦牛运输队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进发(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牦牛工喂完牦牛后回帐篷休息(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帐篷里的牦牛工(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搭建的帐篷里,牦牛工班丹烧水煮茶(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牦牛运输队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进发(5月1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珠峰登山大本营一名即将出发前往海拔6500米珠峰前进营地的牦牛工(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牦牛运输队向海拔6500米的珠峰前进营地进发(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牦牛工将物资固定在牦牛背上(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牦牛工班丹在喂自家的牦牛(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等待驮运物资的牦牛(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珠峰登山大本营,牦牛工打包待驮运的物资(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在扎西宗乡藏普村,一位牧民喂牦牛(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驮运物资上山的前夜,牦牛工在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的帐篷里休息(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驮运物资上山的前夜,牦牛工班丹和他的牦牛一起合影(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一名牦牛工赶着牦牛去珠峰登山大本营(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