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原子概念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最先提出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是由最微小、坚不可入且不可再分的微粒所构成.这种微粒叫做“原子”,希腊语原意即“不可分割”.牛顿在17世纪后期比较明确地指出,一切物质都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但这些论点都没有科学的实验来证明,既不能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也无法推行运用.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通过化学分析,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得出这样的结论: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氮、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四种主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混合起来的.他利用了希腊哲学上的名词,也称这些小颗粒为“原子”.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①元素(单质)的最终粒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极其微小,是看不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本性不变;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不相同;③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这一学说合理地解释了当时发现的质量守恒定律、定组成定律及倍比定律等,开创了化学的新时代.但是,道尔顿把原子看成是组成物质的“最后质点”,是“绝对不可再分”的微粒的观点,又受到19世纪末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的有力冲击.电子的发现打开了原子内部的大门,放射性的发现则进一步揭示了原子核的奥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现代原子概念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