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乡村人才振兴
【资料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了振兴方向、振兴重心。2021年——2025年被确立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5年过渡期,国家很重视,群众很关注,这一期间任务艰巨,但也大有可为。
目前,达州的乡村振兴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市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全市市级部门参与帮扶“万企兴万村”也在同步进行;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近年来,农村人才流失和断层问题日益严重,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更没有人才,如此循环严重制约乡村振兴。
市人大代表何宗平建议,加大“引才”,特别要把教师、医生以及农业方面的人才引进来,确保乡村教育、医疗及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同时,要做好人才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人才真正愿意留下来。加快“成才”,关注乡村后备干部、致富带头人以及返乡农民工这一群体,争取更多政策,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培养,引导其快速成才、独当一面,让其更快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加强“聚才”,以村为单位形成完整的“人才圈”,统筹乡村人才资源,合理共享,让每个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助推乡村振兴的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良好发展。
建设智慧社区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2年5月,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目标: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
市人大代表张焕认为,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载体,是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着力点,更是当前各项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达州在智慧社区建设方面还处于发展初期,各个不同服务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有效运营尚待提高,存在社区资源和服务整合困难、政府投入不足、居民主体性和参与度体现不足、对社区差异和居民多样化需求关注不足等问题。
张焕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全市一盘棋做好智慧社区建设的整体设计、规划实施,通过“共性架构+个性应用”建设模式,满足社区智慧化管理和服务需求;同时,统筹智慧社区与绿色社区、智慧安防小区、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智慧社区生态联盟作用和政策资金导向作用,吸引市场化专业运营机构参与建设和运维工作,不断凝聚合力,促进共建共享治理格局的形成。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建设,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也使企业适度盈利,保障智慧社区可持续发展,对于医疗、社保、民生等事项保留线下办理渠道,推广“一网式”“一站式”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多方投入模式,降低社区公共服务运营和维护成本,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内生动力。同时,加快智慧社区人才培养、提高建设质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重塑达州商贸物流发展高格局
近年来,达州市积极推进物流大通道和物流枢纽建设,先后 摘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 基地”“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国字号招牌,开班列、建专线、造口岸,深度融入国内国际物流体系,构建起畅达东西、贯通南北、链接国际的物流大通道。但在达州商贸物流格局重塑、产业重构的新态势下,还存在物流基础设施不强、产业形态急须多元化、行业创新动力不足等瓶颈。
为此,市政协委员鲁登尤建议重塑达州商贸物流发展高格局。首先,要打造高质量枢纽基地和开放平台,加快制定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规划和方案制定,全力推进枢纽功能设施建设。其次,要建设高水平专业市场和分拨中心,借助与舟山协作契机,加快建设进口粮食分拨中心。并畅通高效率干支通道和配送网络,高水平运行“三向”班列,强化运行监测和考核评估。
最后,要培育高水平市场主体和主导产业,坚持“内培+外引”两条腿走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特别是行业500强企业招引力度。
全力构建数字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
目前,全市特色农业产业面积280余万亩,成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108个。但据调研发现,我市园区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资源聚集效应不够明显,经济效益未实现最大化。主要原因是园区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较低,数字农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支撑不足、财政资金保障乏力。
为创建数字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市政协委员黄龙德建议全力构建数字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首先,要夯实基础,建设农业产业数字资源大数据,包括设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全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
其次,要立足生产,提升数字赋能农业产业水平,全面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加快农业信息化技术改造,加速研发智能农机装备。还要抓实经营,创新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多种手段,打造电商产品知名品牌,是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建设,开辟电商直播新渠道。
此外,要精心服务,增强数字赋能农业产业保障能力,制定数字农业发展政策框架,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引进与培训。(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军 曹芮铭 整理)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