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府大陆委员会副主委邱垂正去年12月中旬则提出,台湾已在2022年10月13日恢复学位陆生常态入境申请,11月7日起恢复陆籍研修生来台。他呼吁陆方尽速恢复陆生来台就学,并称陆委会与教育部随时可就相关事宜与陆方沟通。
北京与台北的言语交锋,凸显陆生已成为两岸关系跌宕的最直接受冲击者。
2021年12月调查:逾六成陆生愿留台升学
他在2021年12月再度对台湾30所大学约180名陆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2.64%的受访者愿意留台升学,37.36%不愿意。
(资料图)
至于大陆是否愿意在解封后开放陆生来台,大陆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月11日应询时说,问题关键在于“台独浊浪”弥漫台湾校园,使大陆家长和学生望而却步。
但在2019年底,博泽返乡过春节后,因为疫情关系直到2020年下半年才获准返台继续学业,之后便再未回家,今年他也留在台湾过年。
为什么还愿意留在台湾念书呢?博泽说,近几年大陆的社会氛围对性少数群体不友善,疫情封控更是让人窒息,这些疑虑不会随着骤然解封而消散。“相较之下,我还是比较向往台湾的文化与环境”。此外,在疫情期间他得到的最多协助都来自身边的台湾友人,这也让他难以割舍。
所谓的“三限六不”,是指台湾对陆生限制采认高等学校学历、限制来台人数总量、限制学历采认领域,以及不涉及加分优待、不影响国内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打工、不得在台就业、不得报考公职及专技考试等措施。
这种陆生在大陆社会遭受异样眼光的现象,也可在网上的相关讨论中瞥见端倪。《广州日报》旗下的《南风窗》杂志2020年5月曾刊登一篇陆生撰写的文章,描述春节回武汉遭遇封城、无法返台的心路历程,却引来不少网民质问,大陆学子为何执意要去台湾?
事实上,民进党在2016年执政后,大陆便逐年缩减陆生赴台员额。冠病疫情暴发后,台湾在2020年初宣布暂缓离台境外生返台;中国大陆教育部则在同年4月宣布暂停毕业生赴台就读试点,仅开放已在台就学的陆生继续升学,无异于切断了陆生源头。
台湾教育部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在台陆生仅4293人。而当目前念大四的陆生在今年暑假毕业后,台湾将没有大陆的学士生。
赴台求学陆生面对“三限六不”
现年32岁的博泽(化名)来自广东,身为性少数群体(LGBT)的他,来台前一直从事非营利机构工作,因为向往台湾性别友善的学术环境,于2018年赴台就读与社会领域相关的研究所。
王嘉州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就他的长期观察,来台就学确实能提升陆生对台湾的好感度,因此陆生其实是两岸和平的基石,台湾政府也应该更欢迎陆生来台。
台湾义守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系教授王嘉州长期研究在台陆生群体,他曾在2010到2011年间,对将近200名在台陆生初抵台湾和来台四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历经四个月时间,陆生对台湾的“制度认同”有所增加。
除此之外,台湾私立高校一直以来都仰赖陆生与境外生弥补少子化造成的招生压力,如今陆生骤减,也对私校造成冲击。为此,台湾多个私立大学以及私立科大协进会等团体去年12月召开记者会,呼吁两岸政府在2023年恢复陆生来台就学。
台湾高校的寒假早在1月上半个月就已开始,春节期间留在校园中的大多是境外学生,包括大陆籍学生,他们多半已超过两年未曾回家。受到台海情势严峻与疫情等影响,不论留在台湾或回到中国大陆,对他们而言都不是容易的选择。
王嘉州也观察到,在两岸关系友好的状况下,陆生毕业后回到大陆的就业发展较理想;当两岸关系低迷时,来台求学的陆生回到大陆会被视为“异类”。
谈起夹在两岸之间的无奈,照远摇摇头说,陆生不论在台湾或在大陆都像异乡人一般。“我也知道,到头来在台湾读书的10年很可能就如同梦一场”,但眼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期盼两岸能维持和平,关系渐渐缓和,或许陆生的处境就能有所改变。
来自浙江的照远(化名)则是2011年首批来台升学的陆生,从大学一路读到硕士毕业,回大陆工作两年后,2019年又再度考取台湾的博士班,2020年底通过专案方式返台就读。今年他同样不打算回大陆,而是与其他陆生友人在租屋处一起过年。
他认为,在现在的两岸情势下,撇除经济因素外,还愿意来台湾求学的陆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认同台湾的社会文化,“这样的群体往往在大陆不是主流,与普遍的社会期待有所矛盾也可想而知;但来到台湾后,‘三限六不’这类制度限制,也同样不断将我们往外推”。
台湾2011年正式开放大陆学生报考大专院校,在台人数最高曾达4万1981人,位居境外生之首,如今减至不到4300人。学子人数无疑是见证两岸关系的晴雨表。
他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这三年疫情让他感受到不小的冲击。“疫情初期,我们(陆生)因为台湾边境管制难以回台念书,提出返台诉求却受到网上言论攻击,这些都提醒着我,不论再怎么努力融入台湾,我始终是个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