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俊青正在仓库清点刚运回的春耕用肥。
贺俊青与丈夫葛可为检修农机,以保障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响炮 摄影 方祥文 通讯员 曾杨 娄底报道
雨水已过,万物复苏。在双峰县荷叶镇珠目村,大棚基地里热火朝天,双峰县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俊青和不少种植户正在整理农资,抢抓天气回暖的有利时机开展备春耕工作。十年来,贺俊青躬耕田垄,专心做一件事,就是把田种好。
2012年底,在长沙做电脑生意的贺俊青回家过年。春节期间,在走亲戚的时候,发现附近有许多田地没人耕种,有的田地里茅草已经长得一米多高了。“看到这么多良田没人耕种,就这么荒芜,感觉很可惜,当时就萌发出种田的念头了。”
第二年,贺俊青毅然放弃了外面的生意回到家乡,她拿出自己在IT行业积累的资金,投入280万元在双峰县工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注册,成立了双峰县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她还专程前往益阳、岳阳、娄底、郴州等地学习,冒着风险和压力,开始了种田之路。
“刚开始种田的时候,大家说什么的都有,虽然有些话不是很好听,不过既然做出了决定,那就坚决地去做。”贺俊青说,那时候机插和抛秧已普及,但育秧、拔秧、移栽等环节仍需人工完成,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较大。抢收早稻后马上就要抢种晚稻,稍有不慎就会错过农时,容易受灾减产。
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贴在合作社醒目的标语给出了答案: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仓库里,拖拉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农机设备,正在进行检修和保养。“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种田的好帮手。”贺俊青介绍,目前合作社机械化产品投资达400多万元,除提供给自己种植服务外,还专门为周边农户、小规模户提供育苗、翻地、收割、烘干、加工等社会化服务。
双峰是产粮大县,也是农机生产大县。合作社的发展,见证了双峰小农机的发展。“我们当地的小农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售后服务越来越好,也更适合在丘陵山地耕作。”贺俊青说,最初的几年,她买的全都是进口品牌,觉得国内的产品不好用,但最近4年来,合作社进口农机基本上换成了国产农机。
历经10年的拼搏发展,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当初的600亩面积拓展到现在的4200多亩面积;从当时土地流转的2个村延伸到8个村;从当初的100家农户增加到现在的500多农户入股加盟;从当时的10多台农机农具增加到现在的70多台(套)农机农具;从当初投资200多万元拓展到现在的资产1000多万元,撑起了全镇粮食生产的“大半江山”。
2014年起,双峰县农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湖南省级示范合作社”“湖南省规模种粮大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湖南省种粮大户”。贺俊青本人也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娄底市种粮标兵,并被评为县、镇“最美创业模范”。
当初不理解她的人,已经默认了她最初的选择,因为贺俊青不仅把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更重要的是,她的口碑在十里八乡也越来越好了。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500多户,全年仅工资和分红支出就达到了300多万元。每到年底,贺俊青还会组织社员给村里的困难户送去大米和食用油。今年,贺俊青还当选为湖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议案。
“国家政策这么好,相信粮食生产大有可为,既然选择了种田,我就会好好干下去。”2019年贺俊青的绿色大米加工厂正式上线,注册品牌为“石鸡寨大米”,由于大米品质好,产品远销长沙、广州。种田不用下田,种好不愁销路,早已年过半百的贺俊青越种越有劲儿。她说,合作社将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