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这两位,一个是田东海另一个是田东海的爱人牟燕,他们既是夫妻又是工作上的搭档,现如今,他们在大漠戈壁为新时期新华北建设贡献力量。
而他们的故事,要从这里说起。
一纸调令
(资料图片)
2021年3月,一纸调令打破50岁的仪表工程师田东海和51岁的地面建设高级工程师牟燕的平静生活,夫妻俩从坚守30年的二连分公司调入巴彦分公司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
吉兰泰联合站是华北油田重点工程项目,田东海负责项目的自动化、通信、计量、阴极保护建设管理工作。他白天跟工程、盯设计,晚上看图纸、查资料,探索新技术,组织设计人员进行30多项的调改。CPE在设计吉兰泰油田阴极保护系统中采用了智能测试桩和数据接收软件,共需要单井测试桩150余个。智能测试桩适用于长距离、路况差的长输管道,不适用吉兰泰这种小区块。他当机立断要求更改设计,节约投资200多万元。
整个项目部只有田东海一个自动化、计量方面的技术人员,夏季沙漠腹地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对于天天泡在施工现场的他来说,红色工服被汗水浸湿就没干过,脸上、身上的皮被晒脱了一层又一层。遇到大风天气,吹得人睁不开眼,施工结束后回到宿舍,头发、耳朵、鼻子里全是沙子,从水桶里舀了半瓢水,把毛巾打湿擦拭脸庞时,才发现因为极度干燥又流鼻血了。生活用水是从50公里以外的基地运来的,一滴都舍不得浪费。
功勋家庭
吉兰泰油田开发节奏快,油井试油、投产无缝衔接,出台一套可行的单井试采的工艺技术势在必行。牟燕每天7点到达井场进行实地测量踏勘,刺骨寒风裹着黄沙扑面而来,气温低至零下25摄氏度,她不时地磕碰脚上的羊皮棉鞋,想让脚暖和一些,虽然穿了两件棉袄,两条棉裤,可还是被寒风吹透了。“牟工,到车里来暖和暖和吧!”司机看到瘦小的她在寒风中干了快1个小时,担心地劝说。“没事,早点干完,好去下一口井!”
凭着决不服输的劲头,牟燕硬是仅用10天完成了50口单井的踏勘测量工作。接下来她又与同事配合7天完成了单井试采标准化设计。在单井试采产能建设中应用标准化设计后,有效缩短工期,平均单井降低投资5万元。2021年12月,看着拔地而起的联合站,牟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再苦再累,也值了!”灿烂的笑容在黝黑脸庞绽放。30年扎根边疆,鏖战一线,夫妻两人获评2021年度华北油田公司“功勋家庭”。
千里分居
2022年随着临河油田的开发,夫妻两人背起行囊离开吉兰泰油田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临河联合站的建设中。临河转运站负责将巴彦油田的原油通过火车装车外销,设计装车能力200万吨。审核初步设计时,心细如发的田东海发现临河转运站交接计量系统完全不同于标准原油贸易交接方式,需要在火车装车的鹤管处加装56台流量计。他挑灯夜战重新编写了全套的原油计量交接系统方案,即“大口径容积式流量计+体积管标定系统+标准罐的计量系统”。随后马不停蹄地组织设计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原理、技术要求;联系设备生产厂家制定撬装方案、设备选型等,从整体到细节全程参与,抓闭环保闭环,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三口之家,千里分居,成为了生活常态。2000年11月,儿子田牧石出生了,3个月后,接到紧急生产任务,牟燕咬牙给儿子断了奶,在返岗的路上她哭肿了双眼。值得欣慰的是,2019年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工作之余,牟燕总会挂念着千里之外的儿子和父母,每天15分钟的视频通话成了必修功课。“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对儿子照顾少;我也不是一个好女儿,亏欠父母很多,但是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新时期新华北建设的关键时期,我必须顶上去。”牟燕眼眸里含着泪花。
夫妻俩牵手相伴30个春秋相濡以沫、风雨同舟,鏖战戈壁大漠,扎根一线与清苦寂寞为伍,为助力吉兰泰油田建设兴华1区块百万吨产能建设工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