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相继停业,责怪这个行业不景气,似乎理所当然。实体书店近年来受到电商的爆炸式发展冲击,传统书店的线下销售模式遭遇巨大挑战,竞争力受威胁,导致顾客流失。人们阅读方式和习惯也随着平板电脑的高渗透率带动电子书需求,使得纸质出版物销量大减。

由于商场老旧人烟稀少,店铺租金比不上附近人流较多的店铺,例如百胜楼一间700至800平方英尺的店铺,租金为每平方英尺6.55元,而在它正对面的桥北中心,租金却高达每平方英尺11元。

“书城”不再以卖书为主,如今书香不再。努力转型后的书城,还能不能让百胜楼回到昔日的光辉?单单改变零售组合而不改造商场,恐怕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百胜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早期市区重建计划下推出的第一代大型组屋综合项目。大厦包括五层楼高的办公和零售商场,商场之上伫立两座25层楼的组屋。

其实,这几年来,百胜楼好几家具代表性的书店,如上海书局、长河书局、青年书局、Knowledge Book Centre等,都相继退出书城。

应翻新引入新业务模式

至于已趋老龄化的商场部分,更需要改造,举办活动,引进活力,让它们“年轻化”起来,吸引更多年轻人光顾。

这些商场的商联会可考虑聘雇专业的零售商业顾问,协助改造商场定位和运作模式,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商场充满生机热闹起来。

毕竟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大厦业主应大胆投入资源,进行大规模改造翻新,使位处黄金地段的商场,除了可提供便民生活服务,还可发挥与创造出更大及更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近年来,因为书店逐渐萎缩,百胜楼也开始为零售商店重新定位,从书籍中心转型为新艺文中心。大楼的店铺多数列为“书籍和文具”,实际上专门卖书的纯书店少之又少。商场也承诺举办更多活动,吸引人潮、推动商场活力。

去年百胜楼的一个四房式组屋单位(82平方米)转售价为61万元,远超郊区宏茂桥相似屋龄的四房式(92平方米)平均售价35万元。这意味市区的组屋仍较有价值,相信经过黄金地段组屋模式重建的组屋,会更加受欢迎。

这些组屋综合项目都坐落在市区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也都不小,百胜楼的占地面积就大约是附近来福士城的三分之一。可惜的是,这类商场大多都以售卖传统货品为主,例如百胜楼以书籍和文具为主、牛车水大厦以日常用品和二手货为主、华德楼以五金和零部件为主,而清渊阁则以香火用品为主,因此客流日益稀疏,每到傍晚即变空城。

80年代至90年代是百胜楼的鼎盛时期,是新加坡唯一的书城,也曾是新加坡的文化中心、艺术之城。在那个年代,它是学生购买课本、参考书和文具的首选地点,也是爱书之人必到之地。

论市

爱看书的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习惯每隔一段时期去逛一下书城,直到最近几年才少去。书城音乐书局画下句点,我在惋惜之余,也感叹又一家陪伴无数国人度过青春岁月的书局从此走入历史。

组屋综合项目商场以售卖传统货品为主

就势

芳林大厦和丹戎巴葛大厦的商场的经营就相对比较成功,因为除了传统用品店铺外,也设有银行、餐饮店、健身房及诊所等,为组屋居民提供生活便利。

kohlykg@sph.com.sg

百胜楼并不是市区内唯一的大型组屋综合项目。1970年代末,政府为了解决房屋缺乏和市区人口暴增等问题,同时期在市区内建造了好几个同类型的大规模组屋综合项目:芳林大厦、丹戎巴葛大厦、牛车水大厦、华德楼、清渊阁,以及受南北交通廊道建造工程影响,在2011年底被征用而在2018年拆除的梧槽坊等,都是时代的产物。

百胜楼外观朴实,甚至有点老旧,与周遭现代化摩天商业大厦林立的环境格格不入,在建筑设计方面欠缺特点,却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如果能赋予这座老旧建筑物新生命,它应该更有存在的价值。

随着时代变迁,市区内外大型商场纷纷冒出,线上购物平台的泛滥,曾经风光一时的百胜楼也被遗忘在市区一角。商场内无冷气、传统店居多的零售组合、简陋的空间格局已让很多国人,甚至旅客再也找不到上门的理由。

许丽卿

我国市区寸土如金,我们是否能花点心思善用这些被屋龄近半百的组屋综合项目占用的黄金地段?

这些组屋综合项目都位于市区优越的地点,当局或许可考虑以黄金地段组屋模式,将它们重新打造为新一代的组屋综合项目。

上个月底,在百胜楼(俗称“书城”)经营了43个年头的第一代店家书城音乐书局宣告停业,让很多读者唏嘘不已。

百胜楼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如果能赋予这座老旧建筑物新生命,它应该更有存在价值。

大型商场线上平台冒起百胜楼被遗忘

若不想将它们彻底拆除重建,也可考虑将商场局部翻新,与时并进,引入新业务模式,带入新意,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更好地融入市容。

然而,书城的书店接二连三地走到尽头,某种程度上也与百胜楼商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无关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