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他们指出,政大校园中有许多“以党国要角命名的建筑或其画像,例如四处可见的孙中山画像、以陈果夫命名的果夫楼、以戴季陶命名的季陶楼等,纵使其并未执掌过台湾政坛和迁校后的政大”。

学生会认为,“孙中山固然是中国民主化的重要角色,但他的政治理念与影响,对于台湾近代历史形同象征化的符号。我们该怎么面对这种符号?是否要继续纪念这些党国推手以及面目模糊的‘国父、先烈们’?这些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留待未来的政大人乃至台湾社会思考。”

政大学生会星期四(6月15日)晚间在脸书上说,学生会在总务会议及学务会议分别提出校园公车站改名,以及四维堂蒋中正遗像处置讨论案。

学务会议与会代表最终以八票同意,六票不同意,通过撤除遗像方案。

学生会也说,随着台湾主体意识发展,有部分支持转型正义的论者认为,“台湾不应该纪念党国机器的维系者”,进而表示孙中山也不应该被纪念。

总务会议决议,下学年更动校园公车班次及路线时,将该站更名为好汉坡站。

台湾政治大学学生会公布,校方将更改以蒋介石铜像命名的校园公车站名字,并移除一幅蒋介石遗像。

学生会解释,现名“蒋公铜像”的公车站离蒋中正铜像有一大段距离,反而比较靠近被学生们俗称“好汉坡”的一个长阶梯。此外,公共领域中使用“公”此一尊称,也显现威权尊崇,就算不使用“公”的尊称,“蒋中正”及其隐含的“威权符号有形无形地四散,仍持续浅移默化、影响我们对台湾威权统治者的认知与历史记忆”。

至于位于四维堂的蒋中正遗像,学生会解释,遗像是尊崇蒋中正统治者身分的展现,且属于台湾促转条例提到的威权统治者象征。四维堂由学务处管辖,因此学生会在学务会议提出“以民主审议方式决定对四维堂蒋中正遗像之处理方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