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这么久,危旧房拆除补偿款终于领到手了!”日前,通川区青宁镇化马村王仁亮等6户村民,依次在“群众集中反映问题反馈台账”上签下“非常满意”四个字,其中一位村民更是竖起大拇指点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房拆的事情还要追溯到2019年8月。当时,青宁镇为有序推进文旅建设,按照土地双挂标准组织实施文旅沿线的危旧房拆除工作,这本来是一件推动乡村振兴的好事,然而村上因资料保管不当、政策解读不到位,使王仁亮等6户村民成了“漏报户”,房拆补偿款迟迟不到让他们十分“堵心”。

2023年5月,通川区“阳光问廉”下乡进村,把电视问廉节目搬到了青宁镇化马村老百姓家门口,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前往现场观看。《危旧房拆除补偿款迟迟未报》问题被现场曝光,问廉代表站在群众的角度,毫不客气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被问廉对象青宁镇化马村村委书记王某“红脸出汗”、如坐针毡。最后,青宁镇党委书记蒋贵林公开承诺,明确整改步骤和时限,并经现场群众集体表决通过该整改措施。节目结束后,青宁镇纪委责成化马村收集相关原始资料,严格按照危旧房拆除相关规定,将王仁亮等6户纳入补助范围,对村书记进行批评教育。

“阳光问廉”走进万源市官渡镇官渡社区“清廉说事会”活动现场

截至目前,通川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开展“阳光问廉”19期,曝光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15个,追责问责3人,收集群众诉求意见76条,已整改落实40余条。

“阳光问廉”是深受达州市民喜爱的一档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节目主持人言语犀利直击要害,追责问责从严精准,不仅节目效果精彩,让观众直呼过瘾,还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给群众带来获得感。据统计,“阳光问廉”电视直播节目平均每期点击量在100万次以上。

为将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在群众身边,持续发挥“阳光问廉”干群“连心桥”作用,2022年以来,达州市纪委监委以省纪委监委“两加强一提升”为重点,聚焦加强县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筑底强基”工程,推动“阳光问廉”下乡进村常态化,融合“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综合监督优势,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近来,渠县三汇镇白塔社区居民愈发舒心了,让他们烦恼的堆积日久的垃圾池问题,在今年5月的“阳光问廉”下乡走进三汇镇活动中曝光后,得到了圆满解决。

2023年5月通川区安云乡开展的“阳光问廉”节目

自年初以来,白塔社区开始实施村道加宽项目,因为道路施工,以往一个月进村一次的垃圾清运车一直“不见踪影”,大大小小的垃圾池慢慢堆成了小山,附近群众苦不堪言。“阳光问廉”活动刚一结束,白塔社区支部书记肖道云立即对垃圾清运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带队整改落实。“村道建设不应该成为不让垃圾车出入的理由,因为赶工期而漠视群众利益,是社区干部工作失职。”对于问廉节目曝光的问题,肖道云愧疚地表示,将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主动作为、举一反三,长效常态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问题,切实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与以往“阳光问廉”节目不同,“阳光问廉”下乡上台接受质询的主体和监督对象,变成了距离群众最近一级的乡、村、社干部,村里大小事被摆上了“台面”,“话筒”也递交给了村民。“现在‘聚光灯’下,啥事都被摆在了明面上,群众也掏出了心里话,更加督促我们廉洁履职、规范用权。”因媒体暗访曝光“‘怕见光’的公开栏”一事,接受群众现场质询的三汇镇响滩村支部书记罗秋说道。

“通川区凤西街道五里店社区巨石隐患已排除”“达川区石桥镇关山村水管经常爆裂问题已解决”“大竹石河镇居民休闲广场已经建成”“万源市黄忠镇马家沟村支部书记并没有违规插手低保评定”……“阳光问廉”下乡进村推出以来,始终直面群众诉求,确保精准发力,推动群众关心事就地就快得到解决,干部作风真抓真转真改。

“‘阳光问廉’下乡进村由县(市、区)纪委监委牵头示范,乡镇纪委、街道纪工委常态化推进。”据达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达州各县(市、区)纪委监委牵头开展“阳光问廉”下乡进村38期,督促解决群众身边问题104个。

“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确保‘问廉’问出实干担当、问出廉洁规范,拧紧小微权力‘安全阀’,持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基层延伸。”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

来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