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欢 通讯员 王强)为全面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要求,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统筹推进全市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工作,日前,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达州市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

新污染物是指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新近发现或被关注,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仍然不足的污染物。据了解,新污染物之所以“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规污染物而言;二是种类繁多,随着对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危害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被识别出的新污染物还会持续增加。现阶段主要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其主要来源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新污染物治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来源广泛、风险隐蔽、环境持久、治理复杂等。一是来源广泛。全国在产在用化学物质数万种,涉及行业广泛、产业链长,在生产、使用、消费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新污染物;二是风险隐蔽。单位产品使用量小,在环境中含量低、分布分散,其生产使用和环境污染底数不易摸清,多数新污染物具有生物积累和运距离迁移特性,短期危害不明显;三是治理复杂。即使以低剂量的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的新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对治理技术要求高,加之新污染物替代品(技术)和治理技术科研滞后。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摸清全市重点化学物质环境信息,大幅提升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能力,逐步完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和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参与完成一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新污染物调查监测、危害评估和分类治理试点,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等管控措施,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

针对新污染物治理面临的问题,《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新污染物治理机制建立、现状调查、源头防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治理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确定了16项重点任务。据了解,达州市新污染治理主要实施步骤为“筛、评、控”。首先是“筛”,即环境筛查,开展新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监测,建立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源清单。其次是“评”,即风险评估,配合全省开展首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工作,确定重点管控的新污染物。最后“控”,即全过程管控,具体措施为“禁、减、治”,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采取使用禁限、源头减量和末端治理的综合管控措施。

《实施方案》的出台,明确了我市新污染物治理的工作目标和行动举措,为解决新污染物在管理体制、科技支撑、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短板,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管控措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对有效管控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污染涉及行业众多,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公众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努力。

来源:达州日报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