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新闻办4月25日召开发布会,发布《2022年天津市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和《2022年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实现质的显著提升和量的稳步增长。
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授权11745件,同比增长59.2%;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1万件,同比增长17.9%;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4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2%;2022年商标注册申请7.1万件,核准注册5.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达39.96万件,同比增长13.3%;新认定24家津门老字号,86个品牌入选“天津市重点培育的国际自主品牌”。
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城市
在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2022年,全市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2151件,审结12956件。审结全国首例以合理许可费确定损失数额案件和我市首例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在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2022年,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32件,涉案金额929.8万元。公安机关侦破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领域犯罪案件7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36人,涉案总金额3.8亿元。市知识产权局受理各类专利纠纷案件271起。
知识产权大保护成效日益凸显,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受理专利预审案件4952件,预审合格3221件,授权2435件。全市18个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400余件,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反馈我市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检查考核得分98.8分,连续第二年进入全国优秀行列。
激发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活力
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我市布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产业运营中心和7个重点产业链市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织实施信创、车联网、生物医疗等5个市级重点产业链专利导航项目。滨海新区、东丽区两个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城市累计完成产业专利导航项目43项、企业专利导航项目75项。
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零”的突破。全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1亿元,为全国首单国企“科创票据”。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33.82亿元。
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提升企业创新发展核心竞争力
我市加大对“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和竞争优势。2022年,中国天辰等8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天津久日新材料等49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6家“小巨人”企业进入国家优势和示范企业培育行列。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企业有效专利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89.1%。
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
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创新能级
滨海新区、北辰区、河西区、东丽区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明高新技术产业区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西青、津南、北辰等6个区开展专利行政保护试点,全年共办理专利纠纷案件34件,占全市案件总量的69.4%。滨海新区示范引领效应显著,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6715件,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为32.7%。
深化京津冀知识产权协作
构筑区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我市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围绕产业(企业)服务、侵权判定等方面建立快速协同保护机制。2022年,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完成电商领域专利侵权判定56件。市三中院与雄安中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同签署《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京津冀知识产权司法协作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
服务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新需求
我市发布《天津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公开五大类23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天津代办处实行“不见面、网上办,保安全、能办事”,全年为全市1.1万家企业减缴专利费用1.5亿元。全市8个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共办理商标注册申请和后续业务3563件。(作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