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资政府债券为例,就算利率持续走高,只要有能力持有债券到期满,并不会有什么损失,除了机会成本之外。但如果在期满之前急须用钱,脱手时就有亏损的风险,这是我们在投资债券时必须明白的利率风险。

诚信是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金融机构有责任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没有诚信、没能实施有效监管和财务政策的金融机构,将招致严重麻烦。瑞信在3月14日发布的年报中披露,在2021年和2022年的报告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这正是瑞信水深火热的两年。

瑞信走到今天,除了被业务拖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信誉和诚信,它在过去几年爆出协助客户逃税、帮毒贩洗钱等丑闻。去年2月,一份外泄的客户名单显示,当中有许多参与严重犯罪活动份子,后来更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有罪的大型银行。这些都损害了瑞信的声誉,导致客户流失。


(资料图)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这家百年老店走到今天的局面,是联储局过去一年来激进加息的后果。

瑞信陷入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并不能完全把责任都归咎美国银行危机或联储局的利率政策。

瑞信失去信誉和诚信

queks@sph.com.sg

2021年供应链融资公司Greensill Capital和家族理财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先后破产,严重打击瑞信的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该年净亏损17亿瑞士法郎(约25亿新元)。2022年的丑闻让它流失客户,去年的存款下降40%,银行不得不缩减业务,2022年再亏73亿瑞郎。

联储局在过去10多年里,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开水喉,造成市场充斥资金。去年的一连串加息动作造成资金市场干枯,为了应付客户提款,即便债券价格因为加息而贬值,硅谷银行(SVB)不得不亏本卖出部分资产,这引发存户的担忧并发生挤提事件。

郭书真

硅谷银行3月中旬倒闭后,投资者对危机蔓延高度警惕。瑞信近年来面对许多困扰,在投资者关注名单上排在前位,3月15日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表明不会再为它注入任何资金,犹如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场危机也给散户上了一堂课。过去一年的收益率不断走高,吸引不少散户投资政府债券。教科书上的零风险投资工具,竟然是一场银行危机的导火线,有人开始怀疑,政府债券还能算是安全资产吗?

政府债券还是安全资产?

再说,联储局为抑制通胀维持加息的路径,难免让人担心接下来还会不会有更多银行步上之前倒下的三家美国银行的后尘。在美国政府的主导下,11家美国银行上个星期投入了300亿美元到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避免了第四家银行倒下。然而,市场能有多少个300亿?又有多少个瑞银集团?可以预见金融市场短期内震荡在所难免。

早在去年10月,市场便传出瑞信濒临破产的消息,恶搞的网友还拿瑞信的名字来开玩笑,给它改了“Debit Suisse”(瑞士负债)的新名字。今年1月网络有篇题为“警惕2023年的第一只黑天鹅”的文章,说的正是瑞信。

美国联邦储备局如市场所料,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瑞士中央银行相隔14个小时后,也把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两个“重灾地”处变不惊的决定,与欧洲央行一个星期前的决策一样。

瑞银集团同意买下瑞信避免了更多风险,金融市场似乎逐渐恢复平稳,但背后其实依然潜伏危机。无论是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面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或是要更健全的大型机构来收购它们,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瑞银集团(UBS)同意买下瑞信避免了更多风险,金融市场似乎逐渐恢复平稳,但背后其实依然潜伏危机。无论是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救助面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或是要更健全的大型机构来收购它们,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就势

论市

这个问题就回到人们普遍忽略的理财101常识。我们在投资任何工具之前,除了对工具和市场要有足够的认识之外,也要清楚自己的资金状况,避免投资在过长的时间内被套牢。

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突如其来的银行业危机让政策决策变得复杂,一些人等着看联储局会不会暂缓加息。从乐观的角度看,联储局按计划加息是件好事,因为这显示它认为无须太过担心眼前这场危机。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的处之泰然解读为是要避免金融市场出现更多震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