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科技股价周一下跌约3.5%。
美国一直在先进半导体领域寻求盟友的合作,这些领域越来越被视为国家安全的核心,美国也一直试图阻止中国在这方面取得进步。
(资料图片)
上周,作为一个芯片强者联盟成员的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的政府和企业领导人举行了会议,表示将寻求方法对中国大陆的“恶意行为予以反击”,并“促进对经济胁迫的抵御能力”。这次会议是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前夕举行的,该峰值的一个重点议题是相关国家认为的中国大陆经济胁迫。
中国政府对美光颁布禁令后,美国商务部周日表示,将与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一道,应对“中国的行动造成的存储芯片市场的扭曲”。
作者:Jiyoung Sohn、Yang Jie
美光科技首席财务官Mark Murphy周一表示,该公司约有四分之一的收入来自中国公司,或是通过直接销售芯片,或是经手分销商。Murphy说,中国的限制措施可能会对其总收入产生低个位数至高个位数的影响。
美光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为33亿美元,相关禁令不会影响其全部在华收入。据Bernstein Research给投资者的一份报告,预计美光在中国的销售中,约有五分之一将受该禁令影响。据Bernstein Research称,美光中国业务的其他部分,比如在中国以外销售的消费科技产品使用的半导体,在法律上不受该禁令的约束。
不过,保守派领导人尹锡悦上任一年来,韩国越来越向美国靠拢。尹锡悦前不久成功访美,在白宫举行的国宴上他还应美国总统拜登的邀请演唱了《美国派》(American Pie)。
除了三星和海力士之外,日本的存储制造商铠侠和西部数据可以作为中国公司的替代供应商。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师写道,但鉴于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其他限制,韩国和日本公司无视美国要求的可能性“非常低”。
针对美光公司的禁令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该禁令显然是一种政治姿态,旨在回应美国政府限制向中国提供先进制程芯片制造技术的举措。该监管机构没有给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具体定义,不过这一术语通常与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以及金融、电信运营商和云服务提供商等行业有关。
集邦科技的分析师Avril Wu说,假设相关业务在竞争者之间分配的话,即使美光的对手拿下它受影响的业务,任何一家公司获得的业务都“不会有很大规模”。
安德根说,政府很难规定一家公司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在中美两国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贸易行动之际,中国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禁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行业的某些本土公司从美光科技采购存储芯片。该禁令会影响美光科技在中国的部分销售,该公司每年有约30亿美元的销售额来自中国。
根据科技市场研究公司集邦科技的数据,去年,这两家韩国公司和美光科技共占据DRAM市场约95%的份额,以及NAND闪存市场约64%的份额。DRAM与NAND闪存是两种主流存储芯片。
对中国政府来说,中国对美光科技的禁令能取得多大程度的成功,会不会导致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的供应链缺口扩大,主要取决于韩国芯片行业如何反应。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中国本土存储芯片制造商还不具备美光科技、三星电子和海力士那样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美国若出手施压,可能令韩国、三星和海力士很不好受,因为不论是韩国,还是这两家韩国公司,都与中国市场绑定很深。
三星电子表示不予置评。海力士的一位发言人称,没有收到韩国政府关于此事的要求。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副部长周一表示,中国对美光产品的禁令不会给韩国的芯片制造商带来伤害。上周,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安德根在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就中国可能针对美光出台的禁令,他没有收到美国方面关于响应行动的要求。安德根表示,即使韩国政府被要求参与,也将由各公司自行决定。
来源:华尔街日报
另外,韩国不顾中国的抗议,加入了美国牵头的打造排斥中国的科技供应链和经济计划的行动,包括被称为Chip 4的半导体联盟和《印太经济繁荣框架》。
在美国的盟友韩国,有美光科技存储芯片业务的两个最大竞争对手三星电子和海力士半导体。但对韩国、三星电子或者海力士来说,要想利用美光科技在中国的困境渔翁得利并非易事。在存储芯片市场严重低迷之际,即便有这样一个大好机会来提振销售,还有地缘政治问题要应对。
但韩国的支持有其局限。与同为美国盟友的日本和荷兰不同,韩国政府没有出台自己的芯片行业限制以配合拜登政府遏制中国获得高端半导体的行动。美国政府禁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制程芯片制造设备,三星和海力士对该禁令一直很敏感,这两家公司不得不从美国获得豁免,以继续运营在中国的工厂。
中国对美国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司的最新禁令让韩国犯了难。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且与韩国的贸易额遥遥领先韩国的其他贸易伙伴。三星和海力士都在中国经营半导体工厂,中国是这两家公司和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一个关键市场。根据集邦科技的数据,这两家公司在华NAND闪存产量约占全球供应量的22%,同时海力士在华DRAM产量约占全球总体供应量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