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取得4.5%的超预期增长,五一假期前夕旅游、娱乐、住宿类需求保持旺盛,4月旅游价格环比上涨4.6%,大幅高于历史平均1.4%的涨幅。不过,中国经济复苏并不稳定,补偿性出行需求虽然推动服务价格上涨,却在很大程度上被食品和能源价格增长放缓所抵消。
(资料图片)
此外,“五一”假期期间出行人数较2019年增长19%,但旅游收入仅增长0.7%,都是内需不足的折射。
王军则表示,目前没有太大的必要刺激经济复苏。他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经济复苏还是比较好,肯定了复苏的趋势,虽然有一些问题,整体上维持政策力度、政策的基调,不会有新的、更多的刺激政策。”
国统局将较弱的物价通胀指数归因于基数效应。去年4月,上海等城市因封控导致供应链严重受挫,民众被迫囤积蔬菜等食物,推高了物价。今年4月的蔬菜价格降幅扩大至13.5%,CPI篮子中的权重项猪肉则因前期产能充足,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9.6%降至4.0%,压低了通胀。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等分析师在微信公号“宏观大菲”中撰文分析指出,4月核心CPI偏弱,主要受耐用消费品价格走弱、居住服务价格弱于历史均值以及衣着价格意外下降等因素拖累, 抵消了旅游、餐饮等补偿性出行需求推高的服务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影响,生产价格指数(PPI)则以2020年5月以来的最快速度下降,继上月下降2.5%后,4月同比下降3.6%。
在扣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 4月份的核心CPI同比涨幅持平于0.7%,环比上涨0.1%,高于上月的0,但略弱于近10年来的平均涨幅0.2%。
他说:“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居民收入受到影响, 一些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甚至出现偏悲观的预期,都导致居民消费谨慎,内需不足。”
中国4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涨幅降至两年多来最低水平,生产价格指数(PPI)则连续第七个月下降,这两项最新经济指标,连同本周疲软的贸易数据以及最近制造业活动萎缩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需求仍然疲弱,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正在减弱。
有分析师认为,当下疲弱的通胀数据为未来几个月的货币宽松政策提供了空间。温彬等民生银行分析师建议,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已近终点,货币政策受到外部掣肘减弱,可择机降准甚至降息,以推动内需回稳。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四(5月11日)公布,4月CPI同比上涨0.1%,较3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创下2021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低于市场普遍预期。
消费通胀放缓,生产价格进一步陷入通缩,对于中国接下来是否会出台更多的政策支持推动疫后经济复苏,分析师的看法存在分歧。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 4月份中国物价持续下跌,除了基数效应、猪周期以及国家尚未开始收储猪肉等因素外,内需不足也导致物价疲弱,迟迟没有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