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渐渐发现,亚洲将围绕高科技解决方案推动实现净零排放世界。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有广泛的可持续投资机会,从为可再生能源项目及创新型发电公司提供资金,到支持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先进科技解决方案。

在此,可参考一家在驱动电动汽车及更广泛可再生能源产业方面领先全球的中国企业。它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及销售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科技进步正在不断提升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并降低成本。最终,电力将取代石油成为轻型汽车的能源原料。因此,鉴于交通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四分之一,锂离子电池产业正在推动向全球电动汽车转型。


【资料图】

法规与指导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与披露相关的法规与指导。去年,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企业ESG信息披露指南》。《指南》听取了中国各界人士的意见,包括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大学及政府机构。中国新兴的ESG数据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而且尤其重视收集专有及以中国为中心的ESG数据。中国为弥补信息差已作出很多努力。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势头给我们带来实现净零排放世界的希望。事实上,能源转型将耗费大量资金,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到2030年,年度清洁能源投资总额必须大幅增加至5万亿美元。同时,相关投资将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工程、制造及建筑行业创造数百万潜在就业岗位,并提高全球地区生产总值。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成千上百万的政府及私人资本涌入降低碳排放的发展项目。解决方案正变得更有效率、更便宜,也在亚洲日益发展成熟。过往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及运作均非常昂贵,所以没有大量政府补贴很难推动转型,在政治及经济上都面临挑战。现在,以用电成本而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价格与化石燃料已经持平,甚至更便宜。

亚洲在太阳能、风力发电及电动汽车电池方面已经领先世界。全球电动汽车的电池普遍由韩国、中国及日本电池技术提供支持。以产能计,全球最大的电池公司是中国的宁德时代,其次是韩国的LG Energy Solution。中国企业占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56%,其次是韩国,占26%;日本排第三 。美国及欧洲国家则远远落后。鉴于多国政府现在围绕交通能源转型有着清晰的政策方针,愈来愈多国家淘汰内燃机并专注于电力驱动的公共交通,亚洲公司将在此领域受惠。

到2050年,世界将截然不同。全球能源需求应该会比如今减少约8%,但能源供应将能满足翻倍的经济规模及超过20亿人口。亚洲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大多数能源可以从可再生能源获得,而且很多最优秀的解决方案很可能从亚洲这个未来的希望之地中涌现。

经营一支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金需要大量研究,因为寻找ESG资质披露完善的公司具有挑战性。但通过尽职调查及参与公司管治,将能找到有质量的投资机会。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公司正在开辟净零排放之路,且路线详细、清晰及可靠。

另一个例子是一家内地的中国电网技术的领先供应商。它提供设备及软件,帮助从主要电力供应商向终端顾客(如家庭)的电表配电。该供应商向主导国内配电市场的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供应产品。鉴于中国寻求将配电网络升级为更高效、更可靠、更环保的智慧电网,该公司能够很好地把握住清洁技术机会。它为中国的脱碳工作作出贡献并受益于结构性投资加快,因为对可再生能源及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视将需要对电网进行全面升级,以解决电力限制及安全隐患。这符合中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延伸阅读

我国减排新目标:最迟2050年达净零排放 滨海湾供冷网将扩大提高节能 2027年涵盖32建筑项目

过往亚洲被认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作为一个主要以煤炭为动力的地区,亚洲必须大力拓展更多发电量,才能赶上更发达的经济体。很多亚洲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虽然碳排放总量很高,但人均排放量仍很低,所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碳排放有可能大幅增长。

以印度为例,印度是第三大碳排放国(如将欧盟视为一个大区,则排第四),但人均排放量仍极低。 2021年,印度人均耗电量为6992千瓦时,相比之下美国为7万6634千瓦时 。如果要保持《巴黎协定》中全球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则亚洲能源消耗的碳强度必须减轻,否则地球变暖维持在可承受范围内的希望将面临挑战。

(作者史密斯是安本亚洲股票高级投资总监)

我们仍有保持乐观的理由。一些领先的亚洲经济体已经宣布了具有挑战性的净零排放目标(中国为2060年,印度为2070年),虽然将出现能源可靠性、可负担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但目前,所有亚洲主要经济体(包括韩国、日本及中国)都承诺未来将实现净排放零目标。

我们发现大量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零件、电动汽车电池及更高能效数据中心等领域首屈一指。提高数据中心能效非常重要,根据国际能源署的资料,2020年,数据中心约占3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隐含排放),相当于0.9%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或0.6%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随着对数据中心能效的要求提高,高效者及运营者将获得竞争优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