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5月12日讯(记者 张颍 摄影报道)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三五步就能发现一家茶馆。一方桌,一盏茶,三五好友围坐攀谈,休闲之外,更是重要的社交场所。
品茶,茶具格外重要,自古以来就有“好茶需好壶”一说,在昨天开幕的第12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各地茶具器物争奇斗艳。展馆里,有着三十多年制作紫砂壶经验的朱可心第三代传人史小鹏的展位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200多件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资料图)
史小鹏
子承父业 让紫砂插上现代翅膀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的发源地——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诞生了很多紫砂壶制作大师,史小鹏便是其中之一。
“此次带来的200多件展品,除了自己制作之外,还有不少是父亲的作品。”史小鹏告诉记者,出生在紫砂壶世家的他,从小就在做紫砂的泥凳、泥墩边长大,对紫砂壶有深厚的感情。但因为当时紫砂壶产业正值低潮,父母都反对史小鹏传承制作紫砂壶。于是,一腔热血的他便把更多对紫砂壶的情感倾注放到了提升自己的眼界上——到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之后,他便子承父业,投入到所热爱的紫砂壶制作中。
史小鹏
“紫砂壶里有我的梦,我无法割舍,这是一种命中注定。”史小鹏笑着说,无论年纪多大,还是会亲自完成从备料、选料、制料到泥绘、装饰的一步步工序。边说着,史小鹏边拿起展示柜上的一把紫砂壶,“你看这把上面写着‘湖中日月长’,旁边画着仙鹤、月亮、松枝,做这把壶的时候,是一首诗给了我启发。”
一把紫砂壶,除了要造型精美、外观别致,其装饰和花纹也大有乾坤。为了能赋予每把壶不同的意义,史小鹏每天都会拿出时间看书练字,提升自己的素养。“我曾经做过一个苏东坡为主题的系列紫砂壶。”史小鹏告诉记者,宜兴丁属镇上的东坡书院,让他从小就很崇拜苏东坡,也喜欢上了苏东坡的诗词,便有了“诗词入壶”的想法。
紫砂壶作品
匠心传承 让紫砂引领新国潮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中国茶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史小鹏看来,紫砂壶也有不足之处,“精美有余,古韵不足。”壶和很多书画一样,好不好关键在于它的精气神韵,一把壶做得精美不足为奇,要做出韵味才算达到了最高境界。
紫砂壶作品
前年退休的史小鹏,便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对于艺术的追求上,“因为人的生命有限,时间有限,我要像模像样地做一些作品出来。”史小鹏坚定地表示,很多年以后,可能大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你的作品就是你的代名词。他坦言,这样的想法深受父亲影响,在他手机中,87岁的老先生架着一副眼镜,坐在桌前精雕细琢,一束灯光散落在身上……
虽已退休,但史小鹏还是会对不少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谈到紫砂壶技艺的传承,他表示,紫砂壶在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是做得比较好的。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每年都会有不少人来到宜兴学习紫砂壶制作,再由这些人把所学习到的技艺传播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
紫砂壶作品
“此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茶博会,借此机会让大家去认识紫砂壶、了解紫砂壶。这是一个推广普及的过程,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样的才是好的紫砂壶,紫砂壶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史小鹏说道。
自古至今,对紫砂壶的传承,一直以艺术为名。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倾注了制作者的心血,更代表的是手工艺生产的返璞归真。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紫砂壶产业的兴起,一方面代表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入人心。在深耕紫砂的路上,史小鹏将行稳致远,一往无前。
来源:四川新闻网